记忆可能是有的,然而我们无法表达
作者:黄嘉文(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学生)
我初中时,语文老师在讲一篇叫做《我为自己骄傲》的作文时点名批评了一位同学。因为那他生动地描写了他在两岁时参加宝宝爬行比赛,并获得冠军的场景。全班同学爆笑。人怎么可能记得那么早以前的事呢?
有一项研究请一群成年人回忆了一下最早的记忆,发现大部分人最早的记忆是他们2-3岁时的。2岁半是一个分界点,人们对那之前的记忆几乎为零,就算有,也完全不准确。(Eacott & Crawley, 1998)
当一个亲戚说:“你小时候我还给你喂过奶呢!”时,我们往往一脸懵逼,因为对我们来说,生命中最早的3年基本是空白的。
弗洛伊德把这种现象命名为“幼年经验失忆症(infantile amnesia)”。
为什么会有幼年经验失忆症呢?
是婴儿经历的事情从来没被储存下来吗?
从我们的经验看,这个解释好像是不太可能的,因为如果婴儿经历的事情从来没有被储存下来, 它可能每隔1分钟就需要重新学习一次这个抱着它的巨大生物就是它的母亲。
但仅从个人经验出发没有说服力,于是Meltzoff (1988)创造了一个叫做“延迟模仿”的实验范式,证明了婴儿有记住自己的经历的能力。实验中,婴儿会看着一个大人用工具做一些事情。
等他们看完之后,那个东西就会被收走。过24小时(或者更久)之后,实验者会把之前大人用的那个工具交给婴儿。通常,婴儿能够模仿大人当时做的一些事,这证明他们记住了24小时之前那个大人做的事情。
既然婴儿能够储存记忆,为什么长大之后会想不起来呢?
一个可能的解释是,婴儿没有语言能力,没有办法用语言的形式将事件记录下来(例如,他们没有办法记录,“一个奇怪的阿姨举着一块石头转圈圈。”)。
通常来说婴儿在一岁半到两岁左右才学会把几个词拼在一起用,在两到三岁才学会一些简单的语法。而我们在试图回忆事件的时候却需要用语言的方式把事件描述出来。
这就好像用Word 2013打开一个写在 Word 95上,不兼容的文档 (Simcock & Hayne, 2002)。
但是相似的幼年经历失忆症也发生在老鼠身上。一项研究让不同年龄的老鼠学习走迷宫,并在43天后测试它们对迷宫的记忆。
18天大的老鼠完全忘了迷宫怎么走,而100天大的老鼠在43天后对迷宫的记忆还是完美的(Campbell & Campbell, 1962) 。所以语言不能完全解释人类的幼年经验失忆症,毕竟老鼠没有语言,却也经历着幼年经验失忆症。
大脑的发育
另一种可能性是大脑的发育,尤其是海马体。海马体位于颞叶,是一对长得像海马的大脑结构(见图),它在记忆的形成和巩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。
有一些大脑区域一出生就已经基本成熟了,但海马体不太一样。 包括人类,猴子,老鼠在内的很多动物的海马体在出生后还会继续发展,大量的新神经元将形成并被添加到海马体中。
研究表明,成年猴子海马体的神经元中,有40%都是出生后形成的(Jabès, Lavenex, Amaral, & Lavenex, 2010)。添加新的神经元的过程对已经形成的记忆产生了干扰,从而导致了幼年经验失忆症。(Josselyn & Frankland, 2012)
看了这篇文章,以后有亲戚说ta小时候抱过你,你就可以告诉ta,“你抱我的时候我并没有语言能力,无法记住一个怪阿姨抱我转来转去,所以现在回忆不出来”或者“你抱我的时候我的海马体正在经历神经元发展,它破坏了我对你的记忆,所以我不记得了。”